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动态 >

汉中南郑: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时间:2023-02-24 16:40来源:汉中市生态环境局 点击:
导读: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发...
  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发展定位和“山水南郑、诗画家园”总体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快“三生融合”,建设“活力南郑、人文南郑、宜居南郑、生态南郑”。
 

 
  严守生态底线 生态质量稳定向好
 
  南郑区属于秦巴山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涵养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宜居,气候温润,青山常绿,碧水长流,花香四季,风光绮丽。数十种珍稀植物、近700种中草药在这里找到了最适宜的生存空间,无数珍禽选择这里为栖息家园,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26种,南郑也因此获得了“生物基因库”“秦巴聚宝盆”之美誉。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了汉山、龙头山、黎坪森林公园等精品景区,油菜花景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以来,辖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从923.07平方公里增加到1108.66平方公里,实施国土绿化和百万亩碳库建设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65%。关停拆除35座砖瓦轮窑,封堵石灰土立窑27座、关闭17家采石矿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加强生态建设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南郑区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累计投入生态建设、保护治理资金7.69亿元。规范砂石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34.2公里。大力度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集镇污水处理厂6个,辖区内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II类及以上,地下水水质稳定达标。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清洁能源替代,拆除燃煤炉具1.7万套,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实施沿路植树、见缝插绿、林田共建,完成营造林4.1万亩、全民植树213.8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平方公里。全面落实保护耕地的各项措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规模为45.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1.6万亩。生态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广大居民看到了变化、感到了便利、得到了实惠。
 
  壮大生态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南郑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产值和效益逐年攀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黎坪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龙头山森林公园、小南海景区、汉山景区成功开园,“两山两湖一中心”提档升级。按照南茶北水果,沿河植桑园,浅山丘陵种烤烟,短平快抓畜牧的布局,用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加、销一条龙,有效提升了特色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茶猪菜药烟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粮食面积稳定在48万亩以上,主导产业质效双增。传统产业茶叶种植加工脱胎换骨,打造了汉水银梭、黄云翠竹等知名品牌,成为了全省茶叶基地县。
 
  坚定生态理念 共建共守美丽家园
 
  美丽家园群众共享,更需要群众共建共守。南郑区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六五”环境日、世界水日、环保宣教六进活动等,多形式、多媒体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宣传,并在中小学设立环保课程,逐步提高全区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了人人保护生态环境,人人参与创建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郑区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文明之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者、奔跑者、开拓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