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动态 >

西安市西咸新区绘就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时间:2022-12-27 18:33来源:西安市生态环境局 点击:
导读:蓝天白云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水清岸绿成为人们必晒的美图,绿色低碳成为人们未来的方向,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奋力绘就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回首即将过...

蓝天白云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水清岸绿成为人们必晒的美图,绿色低碳成为人们未来的方向,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奋力绘就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回首即将过去的2022年,西咸新区狠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亮眼的数据和靓丽的风景相互印证,共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1月—11月,西咸新区重污染天数为4天,同比减少8天;渭河、泾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沣河、新河、太平河、斗门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均优于或达到考核目标。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完成1155亩中轻度污染耕地治理,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蓝天保卫战 探索臭氧污染治理有效方式
 

为了实现源头减排,西咸新区对区域内VOCs排放大户喷涂行业开展创新性管理,而今年投运的VOCs“绿岛”共享喷涂中心正是这种创新管理举措之一。
 

“现在是三台调直除锈机,架管通过调直除锈,然后进入喷涂车间。整个过程实行全密闭。”陕西西咸新区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传勋介绍,这套全国首个共享喷涂中心设施,一年下来,可以为周边建筑工地6万吨工艺管道、管件等设备进行喷涂。不同于以往施工场地和租赁站场“一喷一跑”的粗放喷涂方式,这套喷涂系统经过五步喷涂法,可以有效回收与处理喷涂过程产生的废气。
 

洪传勋说:“该项目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对标国内先进水平,选用国家鼓励的水性漆作为涂料,从源头上减少有机废气排放。生产中产生的有机废气经集中处理后得到高效去除,吸收处理率达到95%以上。经测算,每年可减少VOCs排放120吨。”
 

同时,参照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防控经验,西咸新区开展简便易行的夏季臭氧分级管控,明确“抑源削峰”的防控目标,出台3类26项管控措施,指导臭氧防控有力开展,今年启动“加严管控”70次,换来了33个优良天。
 

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西咸新区按月向各新城、街镇下达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指标,通报空气质量情况,建立工作任务半月调度机制,聚焦涉土工地扬尘管理、散煤和生物质燃烧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大气治理,治污降霾。
 


 

碧水保卫战 水清岸绿美丽河湖焕新颜
 

同时,西咸新区持续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新建8座污水处理厂,强化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漏接点排查整治。西咸新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适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沣西新城采用联村建站方式,建设大王污水处理厂,构建起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立体生态处理系统,排水水质达到“准四类”,收集处理大王街办和马王街办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该治理模式获评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
 

近年来,西咸新区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围绕水环境质量目标,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提高。
 

茶余饭后,沣河金湾是人们亲水休闲的网红“打卡点”,这里已成为西咸新区水生态治理的一张靓丽名片。家住亿龙金河湾小区的刘先生说起沣河河道水质改善时感叹道:“现在水质很好,常见水鸟嬉戏,到这里游玩拍照的人越来越多。”
 

西咸新区坚持“生态治河,柔性治水”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统筹提升区内水安全防御,将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固、景美。空港新城实施泾河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沣渭河综合治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依据原有河道“随湾就湾”,将河道现状自然形成的水面、岛屿统一进行保留,加宽堤距,降低堤防的高度,增加滩面面积,既构建了人水共容的生态宜居环境,又满足了群众运动休闲的需求。西咸新区沣渭河综合治理项目荣获“亚洲都市景观奖”,秦汉渭河生态景观带荣获“杰出环境治理奖”。
 

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的生态美景,离不开西咸新区久久为功的治水实践。巩固全域入河排污口截污封堵成效,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再排查再整治,通过无人机河道巡查、入河排污口视频监控等方式,不断提高智能化监管水平。对太平河实施截污工程,启动太平河生态综合治理提升项目;成立新河治理专班,与上游联防联控,通过清淤、防洪、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手段,改善新河水质,使新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地表水Ⅲ类。
 


 

减污降碳 擘画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
 

建成绿地1亿平方米、公园27个、绿地广场52个、绿道507公里。绿色,如今已是西咸新区的底色。
 

近年来,西咸新区紧扣“绿色、低碳”关键词,积极探索创新之路,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要求,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自2017年被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28个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以来,西咸新区扎实推进试点任务,基本形成了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城市建设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生态底板以及金融生态群落。截至目前,全域共推广海绵城市建设2100万平方米、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面积1600万平方米;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技术体系,推广绿色建筑451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300万平方米;交大创新港米兰学院项目获绿色建筑三星标识,沣西游泳馆成为全国首个AAA级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这些“绿色低碳”的成功探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宝贵的经验,也为西咸新区成功申报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奠定了基础。
 

今年8月,西咸新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通过3年—5年努力,进一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两个体系”;建成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气候友好型企业库、碳信息数据库、气候投融资智库“四个库”;成立承担气候投融资赋能平台建设与功能实现的“一个产业促进中心”;打造一批具有西咸特色的低碳项目、一批气候投融资金融产品和创新模式、一批气候友好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三个一批”,最终推动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快增长,碳排放强度稳下降,力争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西咸经验。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奋斗出来的。在新征程上,西咸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地域构建大美格局、全过程加快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让绿色低碳成为西咸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色。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