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陕西 >

不负绿水青山 写好生态答卷——2024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时间:2025-01-06 09:50来源:延安市生态环境局 点击:
导读: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翻开延安市今年生态环境交出的成绩单,数据给出最有力的回答:2024年,延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9天...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翻开延安市今年生态环境交出的“成绩单”,数据给出最有力的回答:2024年,延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9天;全市国控、省控和市控出境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延安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力推动的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湛蓝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不仅让延安市民感受到生态之美,也是延安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例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延安生态环境人的使命。

2024年,延安严格落实“气七条”管控措施、“75311”指挥调度和冲刺月应急值守机制,印发《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夯实工作任务,分时段、分区域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治理、春夏季扬尘污染管控、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治理,持续抓好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扬尘治理措施落实,紧盯燃杂燃非与禁燃禁放管控,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有机废气回收治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2024年,全市环境空气成功增优11天、保良15天。延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9天,同比增长16天。

延河的水越来越清,岸边也越来越美,让延河水清岸绿的“秘密”,正是延安市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持续发力。

过去的一年,延安市坚持水污染治理专班“周调度、月评价”推进机制,强化“一断一策”精准治水,分流域分重点持续开展入河排口规范化整治,溯源率达100%,整治率达97%,重新修订水污染补偿实施办法,流域水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黄河饮水工程水源地划定实施,南沟门水库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千吨万人”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1~11月,全市国控、省控和市控出境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均为100%,平均水质指数分别为4.96,4.99,5.24,同比分别改善8.36%,9.54%,8.38%。

万物土中生。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基础。2024年,延安市印发《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九条措施》,不断强化危废处置企业全链条监管效能,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完成隐患整改380项,从源头预防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完成52个“一住两公”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累计建成清洁井场3.3万余个,保持率稳定达到95%以上,在产煤炭开采、洗选企业100%建成清洁矿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

筑牢环境安全高标准底线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2024年,延安市全力筑牢环境安全高标准底线,努力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督察就是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而最终的成效要体现在问题的整改上。2024年,延安市全面完成了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并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和省第二、三季度生态环境警示片以及黄河干流陕西侧联合监督执法反馈问题整改,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定期调度加强督办、全力推进整改进展。同时,加快制定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推进落实。

200多万延安人民生活在流淌248公里的黄河岸边,让黄河造福人民,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4年,延安市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通过无人机定位、人工现场核查等方式,对黄河流域沿线和辖区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在现场核查中,执法人员根据固体废物的种类、特性、数量等,量身定制不同点位的帮扶指导方案,确保每一个点位整改彻底,不留死角,尽全力让黄河流域“清废行动”见到实效。在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中,完成66个疑似点位核查和45个问题点位整改,有效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制定生态环境领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排查并整治行业企业环境风险隐患267个。编制完成北洛河、延河、仕望河、清涧河等4条主要河流及12条重点支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开展市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升环境安全防控水平。

狠抓执法监测实现高效能监管

生态环境是一根线,一头连着老百姓的福祉,一头连着社会和谐文明,一旦生态被破坏,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做好生态环境安全执法,全力守好环保安全底线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4年,延安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定印发《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方案》,始终坚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落实,组织开展核与辐射、土壤、油煤气、机动车检验机构、“利剑治污2024”行动等专项执法检查与监督抽查,有效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同时,向全市14个执法单位配备313套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装备,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就必须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围绕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总遵循,延安扎实做好全市环境质量监测,坚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100讲”专题讲座,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业务水平,持续加强国省市控自动监测站环境保障,加大巡查检查力度,严防人为干扰运行,组织召开第三方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培训,推进境内检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组织开展“十五五”国家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优化调整和延安城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为国家考核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信息化支撑,建立健全信息数据三级审核制度,为科学全面评价环境质量提供“真准全快新”数据。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过去的一年,延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2025年,延安将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全力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