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绿意盎然,滚滚延河水碧水清流,革命圣地延安天蓝云白景色美,市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闲庭信步,这座黄土高原上的英雄城市宛若一幅热烈秀丽的壮美画卷。
忆往昔,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今朝,延安在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浪潮中,正奋力平衡产业腾飞与生态守护的天平。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以“先行者”“守护者”的姿态,因地制宜推动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为全市的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精准“把脉问诊”:全域生态采样与监测
采样工作作为环境监测的第一步,关乎整个监测工作的成败。采样工作的枯燥、艰辛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无论在热浪袭人的酷暑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采样人员都要携带沉重的采样设备,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
延安最南边的下桃水电站断面,位于铜川与延安交界处,仅单程就需要花费4小时以上。有一次,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天,采样车在高速公路上抛锚了,四五个小时后才等到了救援人员。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放弃过采样任务,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同穿梭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生态侦探”。他们的足迹遍布黄土高原的沟壑山川,从子午岭的茂密林区到延河的潺潺水边,在全市13个县区的48个监测断面,按精心规划的网格布点,对大气、土壤、地表水等进行全方位采样,用激情汗水和敬业坚韧默默奉献在环境监测的第一线,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环境质量。
企业“绿色蜕变”:帮扶与监管并行
监测站积极主动担负起对驻地企业的帮扶与监管的双重角色。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问诊开方”。在一家大型石油开采企业,监测人员联合工艺专家,对原油开采、运输、加工全流程进行物料衡算与污染排查,提出优化抽油机运行参数、升级油泥处理工艺等建议,助力企业每年减少废水排放数千吨,原油回收率显著提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轻了环境负荷。
走进用地面积1817.15亩的延安石油化工厂,石油炼化企业特有的各式高塔映入眼帘,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百米大烟囱。该公司部门经理王涛指向烟囱半腰的作业平台说:“那就是烟气在线复检必须到达的地方,每一次复检要携带监测设备爬上爬下,全程需要四个多小时。他们既要克服恐高的心理压力和负重攀爬的艰难,又要保证自身和检测设备的安全,其作业难度之高可见一斑,因此他们被誉为监测站里的‘特种兵’。”
监测站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赴延安水务环保集团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和延长石油油气田科技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监测业务技术帮扶工作。
在帮扶企业的同时,也强化企业自动监测设备监管。这些安装在企业排污口的“电子眼”把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站平台。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监测人员不定期开展复检。他们携带便携检测仪器,与企业在线数据比对校准。
应急“冲锋在前”: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延安地处生态脆弱带,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不可忽视。监测站在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上始终做到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自觉,落实科学有效,组建应急先锋队,配备应急监测车、便携检测仪器,防护装备一应俱全,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应急争的是时间,拼的是速度,容不得半点松懈,来不得丝毫停歇。每当接到油品泄漏事故报警,应急人员迅速奔赴现场,在事故核心区周边布点,快速测定土壤中的石油烃浓度,利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圈定污染范围,为抢险救援精准“导航”。同时采集水样、追踪油污扩散路径,向指挥部实时汇报,确保下游水源地安全。洪水过后,第一时间对受灾区域地表水、土壤开展应急监测,评估生态损害程度,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避免次生环境灾害发生。
人才“强基固本”:打造专业监测铁军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守护生态,关键在人。
监测站深知人才建设重要性,一贯注重强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广纳贤才,既有环境科学、化学分析专业人员,也引入熟悉地理信息、遥感技术的跨界人才,充实技术团队。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包括国家监测总站、省监测站总工程师)讲授最新监测技术、数据分析方法,选派业务骨干赴先进地区交流学习。
在监测站实验室内,经验丰富的“老师父”带领“新手”,从复杂样品前处理到精密仪器操作,手把手传授技巧。野外采样实战中,老队员教导新人如何应对复杂地形、恶劣天气,安全高效采集样本。
如今,一支技术精湛、能吃苦、甘奉献、勇担当、敢战斗、善作为的监测队伍,已然成为延安生态保护的坚实力量,在黄土高原续写绿色传奇。
全民“生态同心”:共绘绿色未来画卷
监测站以“支撑、服务”为基本定位,全力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2022年共出具监测报告509份,撰写环境空气和水环境环保要情24期,上报数据39229个;2023年共出具各类检验监测报告610份,上报监测数据67405个,撰写水质和大气生态环境要情共24期;2024年出具各类检验监测报告502份,精准上报监测数据50508个,编制监测快报19份,编制数据综合分析报告4份及《2023年度延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本,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翔实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近年来,监测站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总原则,在助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方面,均做到了定时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为持续巩固延安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推动水环境质量追赶进位贡献力量,为更好地推动延安市土壤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布设,确保监测样地代表性、可达性,为建立全国土壤监测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为全民参与常态化,监测站多次邀请延安炼油厂、石化厂、污水处理厂等服务重点单位以及延安大学等高校,来监测站现场观摩、了解监测业务工作,并积极投身环保科普宣传。持续向公众开放实验室,让市民近距离了解环境监测奥秘;走进校园,举办趣味环保知识竞赛,在孩子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深入社区,发放环保手册,讲解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窍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权力,更是对外宣传延安生态环境事业,促进全民环保氛围的有效方式,从而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喜看“春华秋实”:监测工作硕果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监测站每一步的发展都凝聚着一批又一批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卓越贡献,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心血。
近年来,监测站先后荣获“国家级能力考核优秀单位”“陕西省九五期间先进集体”“陕西省环境监测先进单位”“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质量认证认可实验室间比对优秀单位”。“延安市环境质量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获得2011年度延安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监测站2017年至2023年连续七年被延安市生态环境局评为优秀单位,2019年参加全省监测技术大比武获团体二等奖,荣获国家环境监测总站“2022年度能力考核优秀单位”,2022年被省生态环境厅、省委文明办、共青团省委联合授予“陕西省优秀环保设施开放单位”,2023年参加全省监测技术大比武网络答题竞赛获三等奖,2023年被延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2023年参加延安市检验检测机构技能比武竞赛获二等奖,2024年被延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授予“党员先锋号”等荣誉称号。监测站积极整合优势监测能力,2024年成功创建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监测能力。
监测站相继有2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2人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个人”荣誉称号,1人被延安市委组织部授予“圣地英才”,被延安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延安市委宣传部2023年度延安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人获得延安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未来,监测站将继续秉持科学、严谨、担当精神,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守牢生态底线,用精准监测、精细服务、精心守护为延安市环境保护事业创造更新、更高、更大的业绩,让延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城更美,为子孙后代留下取之不尽的生态财富,奏响革命圣地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