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

监督帮扶看成效丨陕西“三步走”精准帮扶初见成效 关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稳步推进

时间:2024-11-26 14:24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点击:
导读:为推动提升大气监督帮扶问题发现和整改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共赢,生态环境部开设监督帮扶看成效栏目,展示重点区域相关省份和城市大气监督帮扶做法和成效,今天推出...

为推动提升大气监督帮扶问题发现和整改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共赢,生态环境部开设“监督帮扶看成效”栏目,展示重点区域相关省份和城市大气监督帮扶做法和成效,今天推出陕西省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咸阳市倒数第一,西安市倒数第二,渭南市倒数第三”,这是关中平原上重点城市在2023年全国同期空气质量中的排名。抓实大气监督帮扶,推动关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对于陕西省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取得的成效是前所未有的。”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以监督帮扶为抓手,陕西省拓宽问题线索渠道,科技赋能监管企业,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精准帮扶,助力空气质量改善。2024年1-10月,全国168城市倒序排名,咸阳、西安、渭南排名分别为倒数第六、倒数第十七、倒数第27,较去年同期分别进位3位、13位和20位。
       聚焦重点问题,拓宽“事前”线索渠道
       企业众多、“兵力”有限,如何抓牢抓实重点问题?在总队负责同志看来,最重要的是拓宽“事前”线索渠道,打好监督帮扶“主动战”。
       “数据出现异常,马上协调人员前往企业检查情况。”在线监控平台上显示,咸阳一家水泥企业颗粒物排放浓度超标。经现场实测,该企业颗粒物排放平均浓度在监测报告中为10mg/m³,实际排放为13.3mg/m³,涉嫌监测报告造假及超标排污。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在线监控平台、用电监管平台、视频监控……在陕西,信息化手段长效应用,能够昼夜不断地进行问题巡查,并实时通报线索。
       “掌握线索后,更关键的是要切实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总队负责同志介绍,为此,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组织全省执法骨干和专家团队,制定了9大类问题类别和69个具体问题认定情形标准,为帮扶指清方向。
       在今年开展的15轮监督帮扶中,从全省范围内抽调执法骨干组成现场监督帮扶组,并协调全省执法装备和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技术支持,聘请专家现场协助帮扶工作,锁定异常问题。
       “线上+线下”两个战场通力配合、不断深化,为监督帮扶问题查处及整改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1-10月,关中地区空气自动站向执法人员推送污染高值区域等问题线索2400余个。检查企业(点位)近6000家,对700余个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出动最少的人数,抓住最恰当的时机,锁定最关键的问题,推动精准科学帮扶,助力省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好‘头阵’。”总队负责同志说。
       深化环保服务,增强“事中”帮扶助力企发展
       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持续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也要让帮扶更具“温度”。
       回忆起监督帮扶工作组提供的帮助,咸阳某企业一位副总经理记忆犹新。“我们的环保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市场上,不同设备和技术选型在运行费用上差别很大,治理效果也不相同。企业管理人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帮扶组及时给我们提供了专家信息,为我们企业做好技术支撑服务,真是帮了大忙。”咸阳市乾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回忆,该企业使用的4套UV光氧处理设备效率低,难以充分处理污染物。“对此,我们协助企业改用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此外,帮扶人员发现,该公司内设的安环部门由财务部门分管,导致环境管理与生产管理脱节。“我们也建议企业调整管理机制,改由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工作。”乾县执法人员说。在西安一家新材料企业,两台RTO设备正在平稳运行。安环部经理告诉记者,经过帮扶人员指导,公司将原有的1台RTO设备升级改造,扩大炉膛体积及停留时间,燃烧室增大废气停留时间比以前增加50%,出口浓度降低比例超过50%,提升了环保设备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目前,公司废气在线数据由原来的30mg/m³下降到10mg/m³左右,有效提高了净化效率。“帮扶人员不仅按照最新的技术对我们的治污工艺进行指导,还为我们宣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面对企业在环保治污方面的困惑,他们也倾囊相授,让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稳了。”企业感激地说。
       强化“事后”监管,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
       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数据全时段采集监控,对企业涉嫌数据造假实现全程留痕。在一家发电企业自动在线监控终端中,一个全新的模块正在被装载进系统。当传输数据出现异常或波动情况时,系统便会立即启动报警程序,并保留过程数据供执法人员比对分析。
       “我们对比近两年企业在线排污数据情况,从中挑选100余家涉气重点企业,安装重点污染源执法智能管控数据终端分析系统,通过从现场在线监测设备端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及时发现在线监测设备异常情况并予以记录、存储,筑牢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防线。”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相关负责同志说。
       监督帮扶并非一劳永逸,对企业开展长效监管,提升执法效能同样重要,而打赢这场“持久战”离不开科技助力。
       总队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除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点污染源执法智能管控数据终端分析系统外,陕西省也启动了“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平台项目”建设。通过整合现有涉及执法业务的19个系统数据,实现一个智慧平台监测全网信息。平台能够智能分析输出固定污染源综合环境问题,对企业       进行“红黄绿牌”三级赋码,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同时,构建执法全流程一体化综合场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科技支撑能力。
       不仅如此,以排污许可证内容为基础,陕西省将重点管理类企业的排放口、治污设施、在线站房、固危废仓库等10个场所确定为现场执法过程的关键“锚点”,通过数据建模及嵌入移动执法系统流程,将执法任务、执法人员、执法装备、监管对象及其所处环境活动等进行整合,实现现场        执法过程可规划、可记录、可复原、可评估。
       锚定问题、靶向帮扶,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已初显成效。下一步,陕西省将加快相关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对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拓展非现场监督帮扶的广度和深度,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坚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分隔线----------------------------
推 荐